2009年3月31日 星期二

農村再生試辦區之-台南無米樂社區

無米樂社區係位於台南縣後壁鄉西北側,由菁寮村、後廍村和墨林村三個毗連的村落共同組織而成一完整且獨立的農村社區,是典型的臺灣稻米農村。
近年來由於無米樂紀錄片的拍攝,受到許多社會大眾的關注,雖有政府單位計畫投入,皆屬於軟體活動或計畫起步階段,尚無實質軟硬體建設投資。部分居民在恢復地區傳統產業的努力上有些許成績,例如桑椹、台客袋及草編等,此外,社區亦開始思索發展觀光潛力,並把早期割稻時大家坐在田埂邊吃大鍋飯的活動加以包裝,創造了「割稻飯」,對都市遊客頗具趣味之吸引力。雖本社區近年來在提升稻米單價及其他產業上有些成績,但仍無法改變弱勢農村的境況,「米比水便宜、作田足不值」的事實並未改變。
自民國九十七年開始,在政府的農村再生政策下,無米樂社區很幸運的受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協助,三個村落因為農村再生政策合作組織成為無米樂社區,社區居民在村長邀集下共同參與社區事務,共同組織「無米樂農村再生促進會」,推展「無米樂動態農村博物館」為社區願景,此博物館不是要農民特別為遊客演出,也不只是提供農作或歷史場景體驗,而是在不影響農民作息下與旅客自然互動。社區內有豐富的歷史人文空間、文物、天主教堂地標、梁家老碾米場、菁寮黃宅、金德馨藥鋪及北勢嫁妝老街等等,還有古樸純真的農家,保存維護此些社區資產。除將聚落內閒置空間和傾圮無人管理之殘破建築,協調闢為「聚落數位中心」供社區居民、學童、遊客使用及學習,尚包括生態保育、產業活化、數位內容建置、文化保存與活化、及聚落整體環境改善等規劃內容。
過去大量砍伐樹木,農村環境漸被水泥化人造物所覆蓋,目前以生態田園圈引導農民以無毒有機施作,並配合社區整體環境改善措施,避免再度砍伐樹木,鼓勵居民綠色植栽與綠美化。經過人力培育,居民已有共識要保護村莊內所有樹木。
農村再生政策著實提供無米樂社區人心凝聚、社區參與認同、殘破窳陋環境改善及城鄉交流的一個歷史性機會,預期「無米樂動態農村博物館」可提高地方收入、增加地方就業機會、保存重要文化資產、提高農村的可居性、促進生態復育及無毒農業發展、縮小城鄉數位落差……等效益。
在臺灣過去重工商輕農的政策下,社區居民看到了政府誠意與各方面資源的輔導,衷心期待農村再生政策與計畫是他們突破困境的希望,除行政院農委會提高農業生產的相關計畫外,農村再生政策的推展,是不同於過往促進農村社區再生轉型。

文\台灣鄉村展望學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